“中国为什么卖资源?”这个问题,说实话,有时候觉得问得有点笼统,又有点尖锐。好像我们中国卖东西,就不是凭本事,而是“卖资源”一样,这话里总有点怪怪的味道。真要掰开了说,这背后牵扯的,可不单单是“卖”这么简单,里面有太多现实的考量,也有不少行业里的真实情况,很多时候,跟我们理解的“贱卖”或者“不该卖”完全是两码事。
首先,得明白什么叫“资源”。广义上讲,石油、天然气、矿产、粮食,这些都算。狭义的,可能更多指的是原材料。咱们国家,在很多基础的、大宗的资源上,确实不算特别富裕,很多东西需要进口。但另一方面,我们也有一些我们相对有优势的资源,或者说,是在特定环节上有成本优势的资源。比如,一些稀土,或者某些加工过的初级产品。这些东西,摆在全球经济的大盘子里看,就得考虑它的“价值”在哪里。有时候,不是我们“想”卖,而是市场需求在那儿,价格在那儿,不卖,它也就在那儿,而且可能因为储藏、维护成本,反而是一种沉没成本。
而且,全球化的今天,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完全自给自足,供应链是个错综复杂的东西。我们卖出去的,可能就是别人生产线上的“第一块砖”。比如,我们的铝土矿,可能就卖给某个国家,他们炼成氧化铝,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,做成飞机零件。这个过程中,我们赚取的,可能是相对基础的价值,但如果没有这个环节,整个链条就断了。我们不能只盯着“我们卖的是什么”,还得看“它最终变成了什么”,以及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扮演了什么角色”。
当然,我们一直在说要“加工增值”,要“产业升级”,少卖初级产品,多卖高附加值的东西。这话说得没错,也是大方向。但这个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想想看,咱们国家建国初期,甚至改革开放初期,很多出口产品,就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品。比如,简单的服装、鞋帽,用的也是别人的设计,甚至原材料。那时候,我们卖的,就是“劳动力成本低”。
现在,虽然我们在向技术密集型、高附加值方向努力,但很多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,依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一部分。有时候,这部分出口,是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一个出口,也是我们外汇储备的一个来源。比如,一些低端的光伏组件,如果产能过剩,出口出去,至少能收回一部分成本,还能维持一部分就业。这中间,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,比如,是不是应该更严格地限制某些资源型的出口,把它们留给国内的深加工?这肯定是对的。但现实是,很多时候,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,或者说,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,包括失业、产业萎缩等等。
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声音,说中国应该留住所有资源,发展国内循环。听起来很有道理,也符合一些朴素的民族情感。但贸易,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贸易,很大程度上是遵循市场逻辑的。如果某个国家的同类资源比我们便宜,或者他们有更先进的开采技术,我们即使留着,也很难在成本上竞争过。而且,如果我们手里的资源,在国内的消费能力还没那么强,或者说,国内的产业还没强大到能把这些资源全部吃掉,那么,出口给需要它的国家,换回我们急需的资金和技术,这似乎是更理性的选择。
我记得几年前,在某个矿产相关的行业会议上,一位同行就提过一个挺现实的问题。他们有一批储量不错的矿产,国内一直没怎么大规模开发。一方面是技术和环保的考量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当时的用量不够大。如果全部留着,就是死资产。最后,跟一家欧洲的客户谈了合同,以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,卖一部分出去,并且合同里还约定了对方提供一部分技术支持,帮助他们建立更高效、更环保的开采和利用技术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就不单单是“卖资源”,更像是一种“技术换资源”的变相操作,虽然不完美,但在当时是可行的。
除了那些明确的、大宗的资源出口,还有一些“隐形”的卖资源。比如,我们的工业制成品,里面其实就包含了我们消耗的资源。我们出口一艘船,或者一台机器,里面有多少吨钢材,多少稀土,多少能源,这些成本都是计算在内的。从这个角度看,我们几乎所有出口,都或多或少地在“卖资源”。关键在于,我们卖的是“资源本身”,还是“包含资源的、更高附加值的产品”。
这就像我们吃苹果。你是只卖“苹果”,还是把它加工成苹果汁、苹果酱,然后卖出去?当然,苹果汁、苹果酱的附加值更高。但有时候,市场的需求就是对“苹果”本身有巨大的需求,而我们恰好有不错的苹果产量。如果此时不卖,苹果烂在手里,或者因为储存不当品质下降,那损失就更大了。
说到底,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,很多时候是在“补课”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,积累了一些相对的优势,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劣势。卖资源,可能是过去几十年发展过程中,我们能够快速积累资本、引进技术的一种方式。现在,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这种基础之上,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,把卖“资源”变成卖“技术”和“品牌”。
不过,我也看到一些企业,在努力改变这个局面。比如,一些锂矿公司,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电池材料加工厂,甚至向下游延伸,参与到电动汽车产业链中。这种尝试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不只卖资源”。但这需要时间和资本的积累,也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。所以,当我们在讨论“中国为什么卖资源”的时候,不妨多看看这些正在发生的、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,以及它们背后所面临的真实困境。这比简单地标签化,更有意义。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