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去哪儿点评审核要多久?” 这个问题,估计但凡是在去哪儿平台上发布过商户评价、或者是自己经营着一家酒店、餐厅,想要了解用户反馈的处理时效的,都问过。看上去是个简单的时间问题,但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不少东西,不光是“等多久”,还有“为什么等这么久”或者“为什么审核得这么快”。我自己在做这行的时候,也经常会被客户问到,尤其是在用户反馈来得比较及时,他们又很想立刻回应的时候,这种焦虑感就更强了。
很多人以为,点评审核就像发个邮件,对方收到了就看到了,理论上几秒钟的事儿。但实际上,平台需要一个流程。这个流程是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,避免刷评、恶意攻击,也要给被评价的商户一个申诉的机会。所以,简单来说,不可能马上就好。去哪儿的点评审核,大致上会有一个周期。
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这类平台的时候,总觉得guanfang给出的“24-72小时”之类的说法,好像有点模棱两可。实际操作中,有时一天就显示了,有时三天还没动静。这中间的差异,到底是因为什么?是系统忙?还是有人工审核?这些细节,平台一般不会特别公开,但我们做运营的,总得自己去摸索。
我的经验是,平日里工作日,系统可能运转得比较顺畅,审核速度会快一些。但遇到节假日高峰期,或者有大量评价涌入的时候,等待时间自然就会拉长。而且,评价的内容本身也会影响审核的速度,比如内容很正常、很规范的,可能系统自动判定的比重就高,快;但如果内容敏感、或者被系统标记为疑似异常的,就需要人工介入,那时间就不好说了。
抛开那些显而易见的节假日因素,还有一些我们可能没太注意的点。首先是评价的“质量”。这里说的质量,不是好评差评,而是评价本身的构成。比如,一个单纯的文字评价,可能比附带了大量图片、甚至视频的评价,审核速度要快一些。图片和视频需要额外的存储和处理资源,而且也增加了系统判别“违规”内容的难度。
其次,评价的“敏感度”。如果评价里涉及到了敏感词汇、人身攻击、泄露隐私信息,系统会触发更严格的审核,这几乎是必然会拖慢速度的。更别提那些明显是“水军”或者“同行恶意抹黑”的内容,这类一旦被系统或者人工识别出来,轻则会被删除,重则可能导致发布者账号被限制。
还有一点,就是评价的“发布渠道”。虽然去哪儿的评价系统是统一的,但有时候,通过不同的入口或者活动生成的评价,其审核优先级或者流程,会不会有细微差别?这我不敢肯定,但我在其他一些平台观察过,有时通过某个特定活动进去的用户,他们的评价审核反馈会比普通用户来得快一些,可能与活动的设计有关。
有时候,你会发现有些评价,明明是你觉得很正常、也很客观的,却迟迟没有显示,或者被隐藏了。这时候,商户可以尝试去contact去哪儿的guanfang客服或者商户后台的支持渠道,说明情况。我试过几次,态度诚恳地说明情况,提供一些支持性的证据(比如客人入住的订单号等,如果适用的话),大多数情况下,客服会帮助查看原因,并可能加速审核或者解释原因。
也有过那种,评价内容有误,比如客人把某个细节搞错了,或者对某个服务产生了误解。这时候,商户着急想要澄清,但评价还没通过审核。我的建议是,在这种情况下,与其焦急等待,不如先在自己的guanfang渠道,比如微信公众号、official website或者店内公示栏,就这个可能出现的误解进行一个普遍性的、非针对性的解释和说明。这样,即使评价晚一点出来,或者没出来,客户也能看到商户的态度和解释。
不过,最让人头疼的是,有些评价内容完全不合规,但就是一直不被删除,或者被“选择性”处理。这时候,作为商户,真的是非常被动。但我们又能做什么呢?只能是持续关注,并且坚持通过guanfang渠道反馈。我遇到过一次,一个非常不实的评价,拖了好久都没处理,我反复沟通了三次,才最终被删除。可见,坚持和细致沟通,是必要的,但也要有耐心。
对于我们商户来说,去哪儿点评审核的时效,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及时掌握用户反馈,并作出相应的调整。如果审核周期过长,等到评价出来,可能问题已经过了最佳处理期。如果审核太随意,恶意评价也可能损害我们的利益。所以,一个相对稳定、透明、公正的审核机制,对平台和商户都是好事。
我一直在想,为什么不能更智能化一些?比如,对于那些高度相似、明显是重复的评价,系统能否直接识别并处理?或者,对于那些评价内容高度正面、且有用户信用记录的用户,他们的评价能否稍微快一点?这些都是可以优化的方向。当然,我明白平台有自己的考量,安全性、公平性等等,不可能完全以商户的便利为唯一标准。
总的来说,关于“去哪儿点评审核要多久”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。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受多种因素影响。但作为行业内的从业者,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,如何理解这个过程,如何在这个过程中zuida化地维护自己的利益,同时也能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反馈体验。
用户评价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的优缺点。去哪儿这样的平台,它的评价体系,对我们商户来说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而审核时效,只是这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环节。我更看重的是,如何在用户愿意花时间留下评价时,我们能及时、有效地进行互动和回应。这比单纯的“多久”更能体现出我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。
有时候,即使是负面评价,如果我们处理得当,反而能赢得更多用户的认可。反之,如果因为审核慢,或者沟通不及时,让一个潜在的小问题变成大危机,那才是得不偿失。
所以,与其纠结于“去哪儿点评审核要多久”,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服务,减少负面评价的发生,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用户进行沟通,这才是根本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