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哪个活期理财?” 这个问题,我听得太多了。不少朋友一上来就问,想找个“又安全又能随存随取,收益还不能低”的活期产品。老实说,听到这话,我心里总会先打个问号。因为,“活期”这两个字,本身就跟“高收益”存在天然的矛盾。真要两者兼顾,那它就不叫“活期”了,或者说,风险就不止“活期”那么简单。
说实话,现在市场上能真正称得上“活期”,而且还能给你一点像样收益的,选择其实挺有限的。大部分人说的“活期理财”,其实是在找“类活期”的产品,或者是在便利性和收益性之间做取舍。比如说,银行的通知存款,或者一些货币市场基金,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“随存随取”的需求,但细究起来,它们的门槛、操作方式、甚至是到账时间,都跟我们认知里那种“活钱”的概念,还是有区别的。
我记得最早的时候,大家对银行活期存款的“活期”概念是相当明确的,就是存进去立马就能用,但那会儿的利息,简直可以忽略不计。后来,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,各种产品层出不穷,大家对“活期”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。很多时候,大家找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储蓄账户,而是一个能让闲置资金“不睡大觉”的工具,并且这个工具还得随叫随到,随用随取,还要有点“小惊喜”。
但现实往往是,你越想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,越容易陷入“什么都要”的陷阱。比如,有些号称“活期”的产品,实际上是七日年化收益率,或者是有一些赎回的限制,比如T+1, T+2到账,这跟你急着用钱的时候,那种“秒到”的感觉,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所以我常常跟客户说,先想清楚,你最看重的是什么?是绝对的便利性,还是那一点点的额外收益?
说到接近“活期”的产品,货币基金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了。它zuida的优点就是流动性好,大部分产品都是支持日日赎回,甚至很多都能做到当天到账。而且,它的风险相对较低,主要投资于一些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工具,比如国债、央行票据、银行存款等。收益率虽然比不上一些定期理财,但对比传统的银行活期存款,那是要高出不少的。
我个人在选择货币基金的时候,会关注几个点。首先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,大公司、口碑好的,通常在风险控制和收益稳定性上会做得更好。其次是费率,管理费、托管费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到手收益,能低则低。还有就是它的历史业绩,虽然说过去不代表未来,但一个长期表现稳健的产品,至少说明它的投资策略是靠谱的。当然,我也遇到过一些刚成立的货币基金,为了吸引资金,前期推广费低,收益率看着不错,但长期下来,波动性就大了些,这时候就要谨慎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大家会把银行的“类活期”产品,比如一些短期理财或者理财计划,也算进去。但这些产品,往往是有封闭期的,虽然期限很短,比如七天、十五天,但它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活期”了。一旦买了,资金就被锁定了,除非你能接受损失一部分收益,否则就得等它到期。
除了货币基金,银行的通知存款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选择。它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。简单来说,就是你提前一天或者七天通知银行,说你要把这笔钱取出来,它就会按照比活期高得多的利率来计息。而且,资金的安全性肯定是有保障的,毕竟是银行的产品。
我之前有个客户,手里有一笔比较大的闲置资金,但又不敢投资股票、基金这些波动比较大的产品,但又觉得银行活期利息太低。我给他推荐的就是七天通知存款。他操作起来也方便,需要用钱的时候,提前个七天打个tel或者通过手机银行操作一下就行。收益确实比活期高不少,虽然也不是特别高,但至少比放着不动强。不过,这个产品有个缺点,就是你需要有足够的“预见性”,知道大概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笔钱,否则临时想取,通知的时间不够,利息就按活期算,那就有点亏了。
还有就是,这种通知存款,很多时候是要有一定起存金额的,像一些比较好的通知存款利率,可能要求你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存款才行。所以,对于小额资金来说,它就不太适用了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选择的时候,还得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使用频率来判断。
近几年,银行也推出了不少“现金管理类”产品,很多产品名称听起来就很“活期”,比如XX现金管理。这些产品,本质上很多也是对接的货币市场基金或者一些超短期的理财产品,流动性做得相当好,很多也能做到T+0或者T+1到账。收益率也普遍高于传统的银行活期存款,而且往往比一般的货币基金要稍微高一点点,这可能是因为银行有更直接的资金运用渠道。
我接触过不少这类产品,有些做得确实不错,界面友好,操作便捷,尤其是在手机银行里,随手就能买卖。但这里面也有门道。有些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,可能背后对接的不是单一的货币基金,而是包含了一些其他低风险的短期债券,收益会相对稳健一些,但同时也要注意它的风险说明,虽然风险很低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。
另外,不同银行的产品,收益率和流动性也会有差异。有些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会给出一些有吸引力的费率或者收益率,但用户在选择的时候,还是要仔细研究一下产品的详细说明,看看它到底投向了哪里,有没有什么潜在的风险点,而不是仅仅看到“现金管理”几个字就盲目跟风。
所以,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,“有哪个活期理财?” 我觉得,更准确的说法是,在“活期”的属性(即高流动性)和“理财”的属性(即追求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)之间,你愿意做出什么样的权衡。没有人能凭空变出一个既像活期一样随用随取,收益又远超定期理财的产品。那是不现实的。
在我看来,如果你追求的是极致的便利,资金可能随时需要动用,那么货币基金或者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,是比较好的选择。收益可能不高,但至少比放银行活期要强。如果你对资金的动用时间有一定预期,比如知道下个月或者下个季度会用到,那么通知存款或者一些短期理财产品,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收益。
我见过很多人,因为急于追求高收益,选择了那些看似“活期”但实际上有隐形风险的产品,最后反而得不偿失。也有很多人,因为太看重便利性,把大量现金都放在活期里,错失了本可以获得的合理收益。所以,了解自己的需求,理解产品的本质,才是最重要的。这行做了这么久,我总结出来一个最朴素的道理:没有最好的产品,只有最适合你的产品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