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温水煮青蛙”这个说法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。可真正理解它背后含义,并能从中汲取教训的,恐怕不多。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比喻,是说那些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的人。但我觉得,更深层的原因,是人在面对变化时,那种潜意识的规避和对“当下舒适”的过度依恋。这玩意儿,在很多行业里,尤其明显。
为什么会“温水煮”?关键就在于那个“温”字。如果水一下子就滚烫了,青蛙早就跳出去了,谁还会待着?就像我们做很多事情,一开始的改变是缓慢的、渐进的,甚至是不引人注意的。我们习惯了旧有的流程、旧有的工具、旧有的思维模式,觉得“就这样也挺好”。
在我的经验里,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业,比如传统的制造业,或者某些被巨头垄断的市场,很多公司和个人都容易陷入这种“温水”里。技术在悄悄进步,客户的需求也在缓慢升级,但因为眼前的日子还过得去,大家就容易忽视那些看似微小的信号。
我记得有个朋友,在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子元件厂工作,他们厂的产品质量一直很稳定,市场份额也还可以。但近年来,新材料、新工艺层出不穷,竞争对手开始推出一些性能更好、成本更低的产品。我问他,你们有没有觉得压力?他说:“当然有,但我们厂设备好,工人熟练,客户都认我们的牌子。而且,上新设备、改工艺,需要投入很多钱,还要培训新工人,风险太大。” 他说的没错,短期看,维持现状确实“风险小”,但长期呢?这种“小风险”累积起来,可能就是灭顶之灾。
这其实就是一种“锚定效应”。一旦我们习惯了某种舒适的状态,比如稳定的收入、熟悉的工作环境、固定的客户群体,这种“锚”就会把我们牢牢地固定住。我们可能会看到市场上的新趋势,听到行业内的警示,但因为“跳出去”需要付出努力,需要承担不确定性,我们就会本能地选择留在原地,欺骗自己说“还行”。
这在互联网产品开发领域也屡见不鲜。很多公司,特别是那些曾经辉煌过的,一旦某个产品找到了盈利模式,就容易固步自封。团队会围绕着“如何让现有产品做得更好”、“如何优化现有用户体验”来展开工作,而忽略了去探索新的可能性,去思考“下一款爆款产品会是什么样子”。你知道,前几年那种“爆款”产品,一年一个样,甚至半年一个样。如果你不跟着那个节奏走,你很快就“被温水煮了”。
我们公司曾经也做过一个社交类产品,上线初期用户增长非常迅猛。大家都很兴奋,团队也因此而沾沾自喜。但是,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更具创新性的玩法,我们的用户增长就开始出现瓶颈。内部讨论时,很多同事认为是因为运营策略不够到位,或者推广力度不够。但实际上,问题出在产品本身。我们过于沉迷于打磨现有功能,对新的社交模式、新的内容消费方式缺乏敏感度和投入,最终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失。
那么,如何才能不被“温水煮”呢?我觉得,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“觉察力”。你要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,关注那些细微的变化,而不是等到问题变得无法收拾才去应对。
这需要一种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的精神。就像我经常会花时间去了解一些跨行业的案例,看看别人是怎么应对变化的。有时候,你会发现很多解决思路,恰恰就来自于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。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“低代码”、“无代码”平台的发展,这东西正在改变很多软件开发的模式,如果传统IT部门的人还抱着老一套,那可真是危险。
当然,觉察力还需要转化为行动。这可能意味着要勇于挑战现有流程,敢于尝试新工具,甚至是要重新学习一项新的技能。我知道很多人在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会觉得“学不动了”。但说实话,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停止学习,本身就是zuida的风险。
我记得前几年,我们的一个项目组,还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。我跟他们提过,现在有很多更高效、更智能的分析平台,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。他们的领导反应是:“我们用这个用习惯了,上手慢,而且万一出了问题,我们解决不了。” 结果呢?其他部门用新工具的效率越来越高,而他们还在缓慢地推进着项目。最后,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去弥补落下的进度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还错失了不少机会。
不过,“温水煮青蛙”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有“被温水煮”的警觉,并且能够主动地去“跳出”那锅水。
这意味着,我们要建立一种“风险预警”机制,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。对于公司来说,可能就是定期评估技术更新、市场变化对业务的影响;对于个人来说,就是时刻关注行业动态,保持学习的热情,甚至是要主动寻找一些“不舒服”的机会,去挑战自己。
我还发现,有些管理者,尤其是初创公司的创始人,一旦公司有了点起色,就容易陷入“成功学的陷阱”,总想着复制过去的辉煌。他们忘记了,每一次的成功,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,而时代永远在变。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,企业一旦停止了创新和自我变革,很快就会被市场边缘化。这方面,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,反而做得比很多传统企业要好,他们会不断地内部孵化新项目,甚至对表现不佳的业务线进行“自我切割”,这其实就是一种主动的“跳水”求生。
总而言之,什么是温水煮青蛙?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,更是对我们洞察力、学习力和行动力的一种考验。能否在舒适中保持警觉,在变化中主动求变,才是真正决定我们能否“跳出”那锅温水,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。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