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宁当年为何会“看上”国际米兰?这背后不全是冲着足球

期货在线 (2) 4小时前

苏宁当年为何会“看上”国际米兰?这背后不全是冲着足球_https://www.kuaijiepai.net_期货在线_第1张

“苏宁为什么要买国米?”这个问题,当年在外行人看来,可能就是一句“有钱任性”,或者觉得是想在中国推广足球。但在我们这种做商业运作、特别是跨界投资的人来看,这事儿远比表面复杂,也更值得说道说道。不夸张地说,这背后涉及的考量,很多时候比人们想象的要“地面”得多。

收购的“宏大叙事”与实际的“利益图谱”

那时候,苏宁在中国的家电零售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,线上线下都有了不错的布局。按理说,一个体量的公司,特别是进入了相对成熟的行业,增长就进入了平台期,自然会想寻求新的增长点,或者说“破局”的办法。而足球俱乐部,尤其是像国际米兰这样历史悠久、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,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非常显眼的“IP”。

很多人会觉得,苏宁是想借着国米在中国搞青训,或者推广足球文化。这话说对了一部分,但绝不是全部。要知道,体育IP,特别是顶级足球俱乐部,它承载的远不止于竞技本身。它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,一个能够触达全球数亿人的文化符号。对于苏宁当时正在大力发展的电商、体育娱乐、乃至可能涉及到的金融服务,这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“杠杆”。

你想想,一个中国消费者,他可能是因为国米球员的一个进球、一场胜利,或者一次采访,而对苏宁这个平台产生了好奇,进而转化为用户的可能性有多大?这是一种非常“软性”的推广,但效果往往比硬邦邦的广告要来得持久和深入。在很多品牌战略里,这种“情感连接”的价值,是很难用纯粹的财务数字来衡量的。

跨界整合的“想象空间”:不仅仅是买个球

我们当时在做一些跨界整合的案例分析时,也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思路。比如说,一些科技公司收购内容平台,不仅仅是为了内容本身,更是为了获取用户数据,然后反哺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。国米对于苏宁来说,也扮演着类似的“数据和流量收集器”的角色。只不过,这个“数据”可能更多是用户的消费偏好、兴趣画像,而“流量”则是全球的足球迷群体。

当时苏宁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电商生态,特别是想把家电、3C产品之外的品类也做起来。那么,如何触达那些对生活品质、时尚、娱乐都有较高要求的年轻消费者?国米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。试想一下,在米兰时装周期间,围绕国米这个IP做一些联名款的服饰、周边产品,或者在家电促销季,推出“buyXX电器,就有机会获得国米门票”的活动,这种协同效应,是单纯做传统广告很难达到的。

而且,别忘了当时中国市场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扶持,以及国民对足球越来越高的关注度。国家层面也在倡导发展体育产业,这对于苏宁这样一个有规模、有资本的企业来说,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信号。抓住这个风口,既能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,又能顺应国家战略,这在当时很多决策者的考量里,都是很重要的加分项。

实操中的“坑”:想象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
当然,我们也要承认,任何跨界投资都有风险,体育产业尤其如此。我们见过不少例子,因为对体育产业的运作规律不熟悉,或者对“IP价值”的评估过于乐观,最后导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。足球俱乐部运营复杂,球员转会、教练团队、伤病、联赛成绩波动,这些都是会直接影响俱乐部价值的变量。

我记得当时业内也有过一些讨论,关于苏宁入主国米之后,如何真正实现商业价值的zuida化。比如,如何在保持国米竞技水平和品牌形象的同时,将其商业价值进行更有效的开发?这涉及到很多细节,比如如何与当地的品牌合作、如何设计有效的付费会员体系、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球迷体验等等。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团队,并且需要时间去磨合和验证。

在实际操作中,你会发现,即便你拥有一个顶级的IP,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将它转化为经济效益,那它可能就是一个“美丽的包袱”。国米的品牌效应是毋庸置疑的,但如何将这种效应“变现”,如何在不损害其核心价值的前提下,与之产生更紧密的商业连接,这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
回看当年,那些被忽略的“微观”逻辑

从一个更微观的层面来看,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当时被大家可能不太关注的细节。比如,苏宁在收购国米的同时,也引入了一些中国的赞助商,并且试图将一些中国的商业模式带入欧洲足球的生态。这不仅仅是为了产生直接的商业收入,也是在尝试建立一个“中欧体育商业联动”的框架。虽然这个框架是否完全成功,还有待商榷,但当时的思路是有的。

再者,对于一个庞大的零售企业而言,拥有一张全球性的“名片”,其品牌效应是无法忽视的。在国际化的过程中,一个有影响力的体育俱乐部,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好感度。这对于苏宁当时想要拓展海外市场,或者与国际巨头竞争,都提供了重要的“软实力”。

总而言之,苏宁当年买国米,绝不是单纯因为“热爱足球”这么简单。它背后是一套复杂的商业逻辑,涉及到品牌价值提升、用户流量获取、产业生态拓展、甚至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。只不过,如同很多大型跨界投资一样,其中的愿景和现实之间,总会存在一些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弥合的鸿沟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