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酒还要跌多久?” 这话我听多了,尤其是在酒桌上,或者是一些老酒友们碰头的时候。这话题,其实挺有意思的,也挺直接的。直接反映了当下不少人对白酒市场的看法,尤其是那些过去几年因为各种原因,比如疫情、经济下行,或者本身库存积压等情况,导致价格出现明显松动的白酒产品。
要说白酒还要跌多久,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。得看具体是什么样的白酒,是茅台飞天,还是某个区域性的品牌,甚至是某些过去被炒作起来的“概念酒”。我这么说,是因为这些年我接触和操作过的酒,品类太多了,高低起伏,见证过太多。有些产品,因为疫情期间商务活动受阻,需求一下子下来了,价格自然就压不住。比如,一些过去主打宴席和商务送礼的高端酒,那阵子确实压力不小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过去几年市场热的时候,很多酒企盲目扩张,或者是一些新兴品牌,靠着营销和概念快速推高价格,但一旦市场风向一转,或者产品本身的品质、品牌力跟不上,价格的“泡沫”就很容易被挤破。我记得有一次,和一个做酱酒的朋友聊,他那个酒厂,前几年产能一下子放大了不少,结果现在库存压得很大,为了回笼资金,价格上肯定是要让步的。这属于正常的市场出清,但对于持有者来说,就是“跌”。
更何况,消费者现在也越来越理性了。不像以前,只要是名酒,就有人追捧。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口感、香型、品牌故事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性价比。如果一款酒,价格虚高,但实际体验跟不上,那么在市场竞争中,它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压力,价格自然也就难以维持。
说到“跌”,我不得不提一些我亲身经历过的“抄底”尝试。记得几年前,有几个区域性的小品牌,之前价格炒得很高,然后市场遇冷,价格跌了不少。当时有朋友就说,这是好机会,可以“抄底”。结果呢?我们几个合伙买了一些,想着放几年,等市场回暖或者品牌发力了再出手。结果,有些品牌后来确实有起色,但有些,市场份额反而更小了,价格也再没上来。这就是风险,你以为的“底”,可能只是另一个“坑”。
还有些酒,本身定位就比较尴尬。不是最顶级的,但价格也不算亲民,加上品牌传播力度不够,在消费者心中很难形成清晰的认知。这类酒,一旦遇到市场调整,就更容易出现价格下滑。我记得有个牌子,曾经在某个北方城市挺有名,但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,它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,那时候,从我们这边的经销商手里收酒,价格也是一跌再跌,根本看不到止跌的迹象。
我有个经验,判断一瓶酒会不会“跌”,或者说“跌多久”,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背后的品牌实力、产能控制以及市场营销策略。茅台这种,虽然也会有价格波动,但整体的抗跌性是极强的,因为它的品牌价值、稀缺性在那里。但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酒,一旦市场风向变了,跌起来是真的快,而且可能很长时间都爬不起来。
说到价值支撑,我经常会去一些酒厂实地考察。去看他们的酿造工艺、窖藏情况,甚至和他们的一线销售人员聊。有时候,你会发现,那些产品价格坚挺的,背后往往有着更扎实的支撑。比如,稳定的优质基酒供应,严格的品质控制,以及持续的品牌文化输出。我上次去一家江南的酒厂,他们坚持用传统工艺,而且对每一批次的出酒都有严格的内控标准,即便市场不好,他们也不会轻易去降价,而是通过其他的渠道,比如发展一些忠实的收藏客户,或者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来消化库存。
还有一些酒,即使价格有所回落,但它的品牌价值,或者说它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符号,还在那里。比如,一些老字号,即便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,但很多父辈或者老酒爱好者依然珍藏。这种价值,虽然不直接体现在市场交易价格上,但却是一种潜在的支撑。只要这个文化符号不消失,它总会有回暖的空间。
相反,一些纯粹靠概念炒作的酒,一旦概念失效,或者市场监管加强,价格就可能一泻千里。我见过一些所谓的“网红酒”,前期价格被炒到离谱,但几个月后,甚至不到几个月,价格就跌回了原形,而且无人问津。这类酒,谈不上什么“跌多久”,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坚实的价值基础。
那么, 白酒还要跌多久 ?在我看来,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自我调节和优化的过程。那些品质过硬、品牌力强、符合消费趋势的白酒,即便价格有所调整,也只是一个相对的“挤泡沫”过程,很快就会企稳,甚至出现结构性反弹。但对于那些品质一般、品牌力弱、定位不清的酒,市场会更加残酷。它们的价格下滑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,直到库存消化干净,或者被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所取代。
我认为,未来几年,白酒市场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。头部品牌的话语权会更强,而那些腰部和尾部的品牌,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。所以,如果你想在这个市场里寻找机会,得看清楚你面对的是什么类型的酒。不要盲目地追逐所谓的“低价”,而是要去理解产品本身的价值所在。
总的来说,市场总是在波动的,白酒也不例外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看清哪些波动是暂时的,哪些是趋势性的。对于 白酒还要跌多久 这个问题,我的回答是:好酒不怕跌,跌了也是机会;但没好酒,跌了也没意义。这行当,最终还是要看“真家伙”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