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何做好小额贷款”,这问题问得挺实在。不少人一上来就琢磨风控模型、利率怎么定,或是怎么找客户。其实,在我看来,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事儿想得太复杂了,也太“学院派”了。真实战场上,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,甚至得靠点“江湖经验”。要是上来就谈那些高大上的玩意儿,很容易掉坑里,毕竟小额贷款这池水,水深着呢。
很多人以为小额贷款就是把钱借出去,然后收回本金加利息。听上去没错,但小额贷款的“小”,往往意味着借款人自身的“小”,他们可能资质不高,流水不稳定,甚至连一套像样的征信报告都没有。这时候,你单纯依赖那些标准化的数据模型,效果往往大打折扣。这就好比你给一个刚起步的小店老板批贷,他手里的流水跟你那些大企业的报表,根本不是一个路子。
我见过不少同行,前期砸了大量钱去做所谓的“大数据风控”,结果呢?抵御风险的能力没见长多少,反而把运营成本推高了。我们得明白,小额贷款的核心,其实是在“人”身上。这个人能不能信,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还,这比那些冰冷的数字,有时候更重要。
当然,这也不是说数据不重要。数据是基础,但怎么解读数据,怎么把数据跟人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,这才是关键。比如说,一个餐饮店老板,他的流水可能波动很大,节假日高峰期和淡季简直是天壤之别。如果你的风控模型一刀切,把这种正常波动都看成是风险,那你就错失了多少好客户?
说到风控,我得承认,我接触过的很多成功的小额贷款公司,他们并非都拥有行业顶尖的IT部门或者数据科学家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 如何做好小额贷款 ,他们懂得如何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去控制风险。比如,早期我们接触一些小微企业主,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实地考察。看看他的店面,跟他的员工聊聊,甚至问问他周边的商户。这些信息,你说它“科学”吗?或许不那么科学,但它能让你看到数据背后的人,看到他的经营状态,看到他有没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陷入绝境。
现在科技进步了,我们当然要拥抱科技。把实地考察所得的信息,跟一些可验证的公开数据,比如水电费缴纳情况、社保缴纳记录等结合起来。甚至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第三方的数据源,但前提是,这些数据是经过验证的,是能真实反映借款人情况的。别迷信那些“黑箱”模型,有时候,一通tel,几句闲聊,比那个精密的模型更能判断一个人。
我还记得有一次,有个客户递交的资料非常漂亮,流水也好看,但是跟我聊起他的经营时,我总觉得有点虚。后来通过一些侧面了解,发现他说的和实际情况对不上。这种“不对称”,就是风险信号。你不能光看他递上来的那份“简历”,还得去“背景调查”一下。
获客这块,早期很多公司也是“广撒网”。各种线上广告、地推,只要能来人就行。这种方式虽然能带来流量,但问题在于,质量参差不齐,而且成本很高。特别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打广告的钱,很多时候都打了水漂。
我认为, 如何做好小额贷款 ,获客也得讲究“精细化”。你要清楚你的目标客户画像。是小微企业主?是个体工商户?是某个特定行业的从业者?然后,你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渠道去接触他们。比如,如果你主要服务制造业的小老板,你与其在综合性平台投广告,不如考虑和行业协会合作,或者在一些专业的行业论坛上发声。
我观察到,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小额贷款机构,他们会注重和线下场景的结合。比如,和一些连锁零售店、甚至是小区的物业公司合作,将贷款服务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经营或者服务场景中。这样获客,不仅成本低,而且客户的真实性也更高,因为这些场景下的客户,他们本身就有实际的资金需求。
还有一点,就是口碑营销。如果你能真正做到服务好客户,解决他们的问题,那么客户自然会帮你传播。我们公司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一个客户因为我们的服务很到位,把他的同行都介绍过来了。这种“老客户带新客户”的模式,是最稳定也最有效的。
小额贷款的产品,不能一成不变。每个借款人,他的情况都不一样。有的需要周转资金,期限短一些;有的需要扩大规模,可能就需要长一点的期限。如果你拿一个固定期限、固定还款方式的产品去套所有客户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我见过很多客户,他们现金流比较紧张,每个月固定的还款压力对他们来说非常大。这时候,你提供一个灵活的还款方式,比如可以根据他们的经营情况,调整还款计划,甚至允许一些小额的展期,那就能极大地缓解他们的压力,降低逾期风险。
有时候,产品设计还得有点“人性化”。别老想着怎么从客户身上榨取更多利息,而是想怎么能帮助客户渡过难关,并且能长期稳定地与客户合作。我记得有个客户,遇到一个突发状况,资金周转出了点问题。我们当时就和他沟通,商量了一个新的还款计划,虽然短期内我们收的利息少了,但这位客户后来经营好了,又从我们这里贷了好几次款,而且还给我们介绍了几个优质客户。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,远比短期的多赚一点利息要值钱得多。
市场在变,客户在变,风险也在变。 如何做好小额贷款 ,归根结底,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迭代的过程。你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功,也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。
我个人的经验是,要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。多跟客户交流,多听听他们的反馈,多看看同行在做什么。每次的放款,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,都要进行复盘。找出问题出在哪里,经验在哪里,然后把这些经验用到下一次的业务中去。这不像是在写代码,你可以一次性写好一个完美的程序。贷款业务,更像是在经营一个活生生的生意,你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。
我们website上(如果适用,这里可以自然地提到公司信息),也一直在探索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。比如,我们关注到一些电商卖家在销售旺季会有临时资金周转的需求,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更快地响应他们的需求,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方案。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没有终点,只有不断地向前。
```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